降膽固醇藥物︱高膽固醇可致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風 藥物治療降血脂之餘可減發病風險 【鄒凱勳醫生 |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

膽固醇過高,會增加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積聚,導致血管變窄、阻礙血液流動,繼而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或中風等嚴重心血管疾病。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鄒凱勳醫生表示,治療高膽固醇的首要步驟是評估病人的心血管風險因素,明確區分高、中、低風險的患者,以制定合適的治療計劃,患者除了需由改善生活習慣做起之外,亦應透過藥物治療如他汀類藥物去控制病情。



鄒凱勳醫生指出,健康人士如血中總膽固醇含量超過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LDL)超過3.4mmol/L,即屬於高膽固醇。患者若有明確的心臟病病史,如心肌梗塞、曾接受心導管手術或支架置放術(通波仔)、有嚴重冠狀動脈斑塊、合併有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情況,更可評為高風險一族,根據2012歐洲心臟協會指引建議,這類型高風險人士,其壞膽固醇的指標應控制在1.8 mmol/L或以下水平,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病發風險。

他汀類藥物為降膽固醇首選藥物

在高膽固醇的治療中,他汀類藥物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選擇。鄒醫生表示,治療過程中一般會從中等強度的劑量開始,以期達到理想的膽固醇控制。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學院發表最新預防心血管病風險評估及治療指引,如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高膽固醇人士,應接受適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以減低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而壞膽固醇指數下降幅度愈多,隨後出現心血管病變的下降比率越大。

不過,鄒醫生亦補充,他汀類藥物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例如肌肉痛和肝指數升增高,如患者無法承受副作用,又或者使用最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仍然無法達標時,則可嘗試其他可治療方案,例如二線口服藥或PCSK9抑制劑注射藥物等,協助患者有效降低膽固醇。

50 多歲的張先生於10年前曾有過一次突發心臟病發記錄,並接受了通波仔手術,而檢查發現膽固醇超標,唯一直以來都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史或吸煙等高風險因素。手術治療後雖然沒有明顯的併發症,但電腦斷層掃描顯示他的冠狀動脈斑塊仍然有機會對心臟健康帶來風險。醫生最終決定除了使用高劑量的他汀類藥物外,還考慮加入注射藥物,進一步降低未來心臟病復發的風險,至今情況理想。

治療高膽固醇重點:控制風險因素

鄒醫生強調,治療高膽固醇的重點是控制心血管病發風險,患者不應單純透過膽固醇指數去衡量自己是否需要繼續接受藥物治療,最終可能帶來健康威脅。對於現時不少人會服用保健產品,但鄒醫生指出,保健產品無法有效減緩粥樣斑塊的積聚,甚至無法消除粥樣斑塊,所以患者不應以保健產品替代醫生處方的藥物治療。不過,鄒醫生補充,不同藥物的成效及副作用都有不同,患者都應與主診醫生商討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 鄒凱勳醫生


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



相片只供参考。